集成电路电极用高纯钛靶材是以纯度≥99.995%(5N)的纯钛为基材,依据晶粒尺寸≤30μm(超细晶≤10μm)、致密度≥99.5%等标准,通过真空熔炼-精密加工工艺制成的溅射材料,具有低电阻率(5.5×10⁻⁷ Ω·m)、高热导性及强粘附力,专用于半导体芯片电极层、铜/铝互连结构及阻挡层溅射镀膜,可提升集成电路导电稳定性与器件可靠性。以下是中扬金属针对集成电路电极用高纯钛靶材的详细介绍:
一、高纯钛靶材在集成电路中的定义
项目 | 描述 |
定义 | 高纯钛靶材是由纯度≥99.999%(5N)的钛制成的平板或旋转靶材,用于物理气相沉积(PVD)或溅射工艺形成集成电路电极薄膜。 |
核心用途 | 半导体晶圆上的导电层(如栅极、接触层)、阻挡层(防止铜扩散)及钝化层。 |
形态特征 | 尺寸:直径200-450mm(12英寸晶圆适配)、厚度5-20mm;表面粗糙度≤0.1μm(Ra)。 |
二、材质与纯度要求
分类 | 纯度等级 | 关键杂质限值(ppm) | 适用工艺 |
5N级钛靶 | ≥99.999% | Fe≤5, O≤30, C≤10, N≤5 | 先进制程(≤7nm节点)的铜互连阻挡层 |
6N级钛靶 | ≥99.9999% | Fe≤1, O≤10, C≤5, U/Th≤0.01 | 高可靠性存储芯片(3D NAND、DRAM) |
合金靶材 | Ti-W/Ti-N | 添加W(5-10%)或N(1-3%) | 高功率器件电极(降低电阻率、抗电迁移) |
三、性能特点
性能指标 | 具体表现 |
纯度 | 5N级杂质总量≤100ppm,避免晶格缺陷导致的漏电流或短路。 |
结晶取向 | (002)或(110)择优取向(织构控制),提升溅射膜均匀性(不均匀度≤3%)。 |
密度 | ≥98%理论密度(4.51g/cm³),减少溅射过程中的颗粒飞溅。 |
热稳定性 | 高温(500℃)下无相变,确保薄膜在退火后无开裂或剥离。 |
导电性 | 电阻率≤50nΩ·m(纯钛靶),合金靶可降至15nΩ·m(Ti-W)。 |
四、执行标准
标准类型 | 标准编号 | 覆盖内容 |
国际标准 | SEMI F72-1101 | 半导体用钛靶材化学成分与表面质量规范 |
行业规范 | ASTM F76 | 电子级钛材痕量元素检测方法(GDMS/SIMS) |
中国国标 | GB/T 3620-2016 | 高纯钛靶材尺寸公差与晶粒取向要求 |
特殊规范 | JIS H 2151 | 溅射靶材密度与显微组织检测标准 |
五、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
工艺环节 | 关键技术 |
原料提纯 | 电子束熔炼(EBM)+ 区域熔炼(Zone Refining),将海绵钛提纯至6N级。 |
粉末冶金 | 热等静压(HIP)成型(1200℃/150MPa),消除孔隙并细化晶粒(平均晶粒尺寸≤50μm)。 |
轧制与退火 | 多向交叉轧制(CCR)优化织构,真空退火(800℃/4h)释放应力。 |
精密加工 | 超精密磨床(金刚石砂轮)加工表面,平面度≤0.02mm/200mm。 |
清洗包装 | 超净间内等离子清洗(Ar气),真空密封包装(洁净度Class 1)。 |
六、具体应用领域
应用场景 | 薄膜功能 | 靶材类型 | 性能要求 |
逻辑芯片 | 铜互连阻挡层(TiN/Ti) | 5N级纯钛靶+反应溅射(N₂) | 厚度均匀性≤2%(3σ)、抗铜扩散 |
存储芯片 | 电容电极(Ti/TiOx) | 6N级钛靶+氧化溅射(O₂) | 高介电常数(k>80)、低漏电流 |
功率器件 | 源/漏极接触层(Ti-W) | Ti-10W合金靶 | 低接触电阻(<1Ω·mm)、耐高温 |
先进封装 | TSV(硅通孔)种子层 | 高纯钛靶+电镀铜 | 阶梯覆盖率>95%(深宽比10:1) |
七、与其他靶材的对比分析
对比项 | 钛靶材 | 钽靶材(Ta) | 铝靶材(Al) |
电阻率 | 50nΩ·m | 15nΩ·m | 27nΩ·m |
抗电迁移 | 优(熔点1668℃) | 极优(熔点3017℃) | 差(熔点660℃) |
成本 | 中高(提纯难度大) | 高(资源稀缺) | 低 |
工艺适配性 | 需反应溅射(如TiN) | 可直接溅射(TaN) | 易氧化需真空保护 |
主流应用 | 28nm以下节点阻挡层 | 10nm以下超薄阻挡层 | 传统互连(>90nm节点) |
八、未来发展新方向
方向 | 技术突破 | 潜在应用 |
超高纯度 | 7N级钛靶(杂质≤0.1ppm),采用悬浮区熔技术(FZ) | 2nm以下制程量子器件电极 |
复合靶材 | 钛-石墨烯复合靶(提升导电性+散热) | 高功率GaN器件散热电极 |
大尺寸化 | 18英寸(450mm)钛靶制造技术(晶圆厂下一代线宽需求) | 降低芯片制造成本 |
绿色制造 | 钛靶废料氢化-脱氢(HDH)回收技术(回收率>95%) | 减少稀有金属资源消耗 |
智能化检测 | AI驱动的靶材缺陷实时识别(基于SEM/TEM图像分析) | 零缺陷靶材批量生产 |
低温工艺 | 低温溅射钛靶(≤200℃)适配柔性电子(PI/PET基板) | 可折叠显示面板、柔性传感器电极 |
总结
集成电路电极用高纯钛靶材是摩尔定律延续的核心材料之一,其技术难点在于“超纯+超均匀+超精密”三位一体。未来需聚焦:
极限纯度:突破7N级提纯技术,满足亚纳米级器件需求;
异质集成:开发钛-二维材料(MoS₂、hBN)复合靶,提升薄膜功能性;
成本优化:通过靶材再生与超大尺寸化降低先进制程成本。